中国品牌战略转移印度 竞争压力依然来自日韩品牌
如果可以选择的话,不少人愿意2020年可以开启重启。
不断发展的疫情让今年的中国经济从一开始就进入了逆风局,实体门店迟迟不能开门,网店失去了实体门店、工厂的支撑,也处于罢工状态。最近疫情进入了发展的拐点,今后走势如何就看近一段时间疫情的发展。而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经济的拐点,经济能否快速复苏也就看近期一两个月了。
对于汽车行业来讲,连续两年的滑坡让车市呈现出了两种情况:强势品牌不断瓜分市场,让弱势品牌日益艰难;豪华品牌价格不断下探抢占中低市场。双重打击下让本来份额就在减少的车市蓝海里,可以瓜分的羹就更少了。
因此将目光瞄向***,也不失是一个好办法。
最近在印度德里国际车展上就出现了不少中国品牌,包括了长城汽车、上汽乘用车、海马汽车等,将压力转移至汽车文化萌芽发展中的印度,将根蔓延伸得更广。不过在印度这块地方中国品牌就可以顺利发展吗?是否会有大石头挡在他们面前呢?
印度机遇很大,消费群体年经化
首先明确一件事情,印度作为神奇的国度,这里的汽车文化也十分独特,由于人口众多,但是土地并不广泛,所以这里至今是以小车为主,但又并不像日本那样偏爱K-Car,印度人更喜爱摩托车。
据统计,2019年印度乘用车市场的规模达到了369.3万辆,是除去中、美、日之外的第四大乘用车市场。但是就像GDP一样,虽然总量很大,但是人均拥有量却很少,据统计,2018印度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22辆,到了2019年也才50辆,这一水平与15年前的中国十分相近。
2019年,由于全球的汽车市场都处于滑坡状态,自然印度也不例外,相较于同期印度汽车市场销量下滑了12.4%。但是由于本身人均拥有量就不大,所以所谓的下滑,也仅是那部分有钱人不愿意再买车了而已,其潜在市场的挖掘力依然十分巨大。
而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,印度现在处于人口年轻化的阶段,人口平均年龄为27岁,这类人群在未来的20年里,会成为消费的主力,对于高品质的生活有着更强的追求。
中国品牌增长放缓,***寻求突破
因此印度市场的机遇不言而喻。
在中国品牌到达印度之前,大众、福特、通用以及铃木等品牌早已经在这里进行布局,而中国品牌早些年有上汽集团和长城汽车在这里初步探索。2016年,长城汽车在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,2017年上汽集团收购了在印度的通用汽车HALOL工厂。
可以说上汽与长城,早就在印度埋下了种子,就等发芽的时机。
而从去年开始,这两颗种子开始发芽,首先是2019年的2月,长城汽车在印度设立了子公司,为今年购买塔里冈工厂埋下了伏笔,在今年2月5日的德里车展上,长城汽车包下了一整个展馆,为自身打够了台面,接下来的印度本土化生产、销售,也就顺其自然了。
上汽集团则是在2019年的6月份推出了基于宝骏530推出的Hector,并挂上了MG的标志,在印度去年11月的销量达到了12909辆,一度出现了订单积压问题。
反观二者在国内,长城汽车在2019年国内全年销量近100万辆,其中旗下的当家支柱哈弗汽车同比有所增长,但是增幅仅为0.44%,整个长城汽车同比微增0.69%;名爵汽车全年国内销量近17万辆,而***销量却达到了13.9万辆,位列中国***销量榜第一。
从数据上可以很直观看出,往***延伸发展,是当下破局的有效手段,而印度恰好就是一个可以破局的宝地。
前有日韩堵路,印度车市依然危机四伏
中国品牌并不是盯上印度这块肥肉的第一匹狼,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匹。
之前也有提及,早在之前就有福特、大众等老牌强手在此扎根,而在印度本土也有塔塔汽车这样的龙头企业,在此之上还有大量的日系品牌。根据印度媒体统计数据,日系品牌在印度汽车销售份额占比达到了60%,紧随其后的是韩系品牌,达到了18%,之后才是印度本土品牌。
可以看出,在前三名的宝座里面,并没有老牌的欧美强企在其中。这也和印度的经济水平有关,作为一个千人汽车拥有量仅有50辆的国家,购买力不够是最大的原因。
长城汽车领头人魏建军曾经说过,如果不能在自家打胜仗,如何到别人家门口挑战。长城在国内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日韩两大极具性价比的车系,就目前的数据而言,中国品牌进入印度,其还是得依靠超高的性价比。
事实上汽车产业在印度依然危机重重,大众汽车即使是在15年前的中国,依旧占有一定的份额,但是到了印度却遭遇了滑铁卢,这和印度的国情有关。
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,印度人口预计将在一年后超过中国,但是其土地面积仅有328万平方公里,约为中国的1/3,这就使得印度国情处于人多地少的情况。在大多数影视作品以及纪录片里可以发现,印度的交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,交通出行工具也以摩托这类小体积车辆为主。
除此之外,印度消费者与中国消费者也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念,其更多人愿意将一件物品价值榨取干净,例如当地的火车以及摩托车,他们觉得对于日常生活已经足够。这些国情上的限制,考研了中国品牌对于印度消费者口味的把控。
- 以创新为引领,推动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 (2023年01月31日)
- “憋了三年”的顾家家居,率先出手了 (2023年01月09日)
- 扩大内需战略来了!家居、家装企业如何抓住新风口? (2023年01月06日)
- 数百家家居公司晒出总结:新战略新业务再出发,套餐继续上阵 (2023年01月05日)
- 定制家居行业出现10家公司,玛格、科凡、图森等 (2023年01月04日)
- 小米、美的、海尔成为中国智能家居三巨头,你认同吗? (2023年01月03日)
- 除菌消毒、健康类家电成新热点 多地启动家电购置补贴活动 (2022年12月30日)
- 疫情松绑+地产利好!2023年,家居建材行业将呈现这些趋势 (2022年12月28日)
- 闭店潮之后,家居行业开启“重振期” (2022年12月27日)
- 地产行业迎来曙光,家居、建材行业将会重回巅峰? (2022年12月26日)
品牌大全
- 涂料 | 油漆 | 电工
- 家具 | 衣柜 | 家居
- 锁具 | 门业 | 门窗
- 板材 | 陶瓷 | 瓷砖
- 灯饰 | LED | 照明
- 灶具 | 烟机 | 空调
- 吊顶 | 浴霸 | 安防
- 窗帘 | 壁纸 | 床垫
- 管业 | 水槽 | 五金
- 男装 | 女装 | 童装
- 日化 | 化妆品 | 洗护
- 淋浴房 | 热水器 | 璧挂炉
- 木地板 | 生态板 | 阳光房
- 净水器 | 集成灶 | 洗碗机
- 水性漆 | 地坪漆 | 贝壳粉
- 小家电 | 饮水机 | 太阳能
- 不锈钢 | 空气能 | 电动车
- 瓷砖胶 | 硅藻泥 | 净化器
- 安全板 | 润滑油 | 无主灯
- 卫浴洁具 | 厨卫电器 | 智能厨卫
- 厨房橱柜 | 汽车用品 | 智能家居
- 红木家具 | 办公家具 | 古典家具
- 艺术涂料 | 防水材料 | 体育建筑
- 厨房电器 | 新风系统 | 钟表配件
- 全屋家居 | 全铝家居 | 全屋整装
- 生活家电 | 敲击乐器 | 节能环保
- 铝合金门窗 | 全球高端厨卫
- 装配式建筑 | 更多
热点聚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