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推动国内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?
当前,绿色发展已然是时代主旋律。由于林业是个涉及一、二、三产业的复合集群,具有基础性、多样性、生态性和战略性,因此,兼顾林业的生态、经济和社会效益,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,已成为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。
护美绿水青山离不开草丰林茂,做大金山银山需要振兴商品材产业。我们要建立完备的国家商品材体系,更好支撑绿色发展。
商品材需要界定新内涵
“商品材”,顾名思义是指可以流通的材料。传统意义上的商品材特指商品木材,指的是一株树或一个林分经过采伐和造材之后,生产的可作为商品出售的经济材和薪材总和,概念中不包含钢材、水泥等。再通俗点说,商品材一般是指达到一定规格的经济材。早期的商品材并未将竹材包含在内。
当今,科技创新和应用日新月异,人们对森林、人工林木材和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化,对森林服务于人类的用材价值认同感越来越强。
目前,我国森林面积达2.2亿公顷,森林覆盖率达22.96%,其中竹林面积约641万公顷。如何在发挥商品材生态价值的同时,使其利用价值最大化,值得思考和探讨。还有,随着林业经营方式的逐步改变,竹木原材料市场由原木加工商品材为主,逐渐演变成以原木、小径材、竹材、抚育间伐材和生物质材料等多种来源,加工技术、材料组合方式等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。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和新的技术环境中,我们需要从内涵和外延等维度对商品材予以界定。
商品材行业要坚持的方向
新中国成立以来,商品材和钢铁、水泥、塑料比肩,被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原材料、重要战略物资。后来,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,商品材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市场可自发调节的普通商品。
商品材行业要坚持正确方向,有效规避发展误区。
(一)坚持永续利用方向。
林木作为一种可恢复、可再生、低能耗、可降解的绿色材料,应遵循可持续经营的基本理念。从森林经理学角度看,随着国家储备林、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,我们应当避免落入过度保护或过度利用的“两个误区”。对此,周恩来总理曾精确概括为:“越采越多、越采越好、青山常在、永续利用。”
目前,国际通行商品材人均供给量约为每人每年1立方米,而我国仅为每人每年0.3立方米左右,缺口和差距巨大。这与我国目前活立木总蓄积量136.18亿立方米、森林蓄积量124.56亿立方米的家底并不相称。
有些地方、有些领导谈“伐”色变,选择简单禁伐,这样既会造成资源浪费,也会影响林木健康生长。有时因害怕伐木失控,还限制了抚育采伐、林分改造及卫生伐的科学施行。这些因素均加剧了商品材市场供应不足。
(二)强化战略资源意识。
当前,我国常用的、已有的近800个商品材树种被归为241个商品材类,并分为五类材。尽管《中国主要木材名称》和《主要商品木材树种代号》均已发布,但仅涉及主要商品木材树种代名词,并无材性用途等技术性指标。目前,我国并无商品材的技术标准,也没有商品竹材方面的分类,更没有商品竹材加工产品的标准。
从政策环境和国家层面看,需进一步强化商品材是重要战略资源的认识:保持稳定的商品材产量,对国民经济建设、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木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从产业结构看,打造强大的商品材产业链,是林草业一、二、三产协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,对脱贫致富、就业创业、再生资源实时储备、提升国民健康指数、推进林产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。
(三)强化森林经营理念。
实现商品材市场供需平衡,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有多大、应该采伐多少、如何加工标准材、新技术的应用等基本问题。
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国进口商品材已经超过全国木材消费的半数,风险不言而喻。中国商品材产业已经被动嵌入了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。
2019年,我国原木进口前五位国家分别是新西兰、俄罗斯、澳大利亚、美国、德国。按照新的木材安全观,必须通过国内高效的森林经营,协调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。现在看,我们已经具备科学利用以及协调资源和利用间矛盾的能力,完全可以平衡适度地加以利用。
(四)坚持量质同步提升。
受商品材市场供需失衡、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,国内家装等行业使用人造板材的情况十分普遍。一些人造板材胶黏剂含量超标,失去了木材特有的天然纹理、颜色和生物力学功能,百姓生态获得感不强。
改变这种状况,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林成熟材、竹材以及部分进口材,集成现代装备和先进工艺,规模化发展商品材产业,满足市场供应,尽快改变商品材量低价高、质次价高的窘迫局面。
森林生长规律和人类实践业已证明,生态保护修复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可以协调共进的。塞罕坝林场是京津冀的生态屏障,但它同时还每年生产着10万立方米(最多时20万立方米)木材,广西一个省份支撑了全国近一半的木材生产。由此可见,林木的科学合理利用与保持良好生态之间相得益彰、互为促进。
商品材发展的对策建议
森林资源的利用应当坚持“当用则用,有序利用;不用则废,浪费可耻”的基本遵循。
(一)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振兴商品用材产业。
新时代践行新理念,对商品材要赋予新的内涵:外观保持竹木材的天然纹理、颜色、舒适性等物理性能;内部保持固有的生物力学性质,不通过疏解、粉碎再胶合成型;建材市场、流通领域木质材料的主流产品;具有低胶黏剂、低成本、标准化、可预制等特点。
要结合商品材“商品化”和“可持续产出”两个重要特征,运用科技手段尽快摸清家底、探清规律、建立台账,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;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人民幸福的高度,围绕商品材服务发展、造福民生两大主要功能,强化政策引导,扶持产业发展;要坚持实事求是、尊重规律的基本前提,借鉴德国《木材宪章》等有益经验,尽快规划商品材国家目标;要及时就商品材的可持续发展、鼓励与禁止、科学合理有序采伐等进行全盘设计和顶层谋划,助推商品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。
(二)完善质量标准体系,塑造良好行业名片。
人造板是林产工业发展历程中一定时期的产物,保持天然纹理、实木利用则是人类用材的永恒追求。
为此,要在建立健全商品材市场体制机制的基础上,尽快出台商品材国家质量标准体系,内容要囊括商品材含水率、硬度、防蛀处理、环保评价等指标,引导商品材“管养育售”各环节养成质量意识。同时,为鼓励林业生产积极性,探索建立国家储备材或保护价收购等制度。
(三)政用产学研并举,坚持自主创新之路。
绿色、低碳的产品是未来消费的主流。从科技发展角度看,以木代塑、以木代钢才是未来绿色发展、低碳发展的基本方向。
为此,要政、用、产、学、研全面发力,以自主创新为依托开发新产品、探索新领域;要坚定不移地把商品材产量做上去,贯通商品材上、中、下游产业链,解决建筑、家居、交通、运输等领域基本用材,逐步迈上商品材强国之路。此外,商品材需求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刚性增长态势,其供给已由一般的经济问题演变为重大的资源战略问题,最好的解决措施是增量与提质齐步走、快步走、健步走。
(四)坚持保护利用并重,探索最优协同机制。
我们所拥有的绿色家底,有能力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需求。为此,要不断深化对林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“一枚硬币的两面”这一认识,努力探寻二者间的**契合点;要考虑在“十四五”时期逐步调整完善国家储备林计划,利用好人工林成熟材,及时采伐,高效利用;要围绕每年需求多少、如何加工、后期生态补偿、市场健康运行等现实问题,全面进行规划论证和发展定位;要更加关注商品材产品寿命和循环利用,减少资源浪费、助力大气减排。
迈入新时代,一方面要持续培植做大绿色资源库,另一方面要把一切林木经营利用活动控制在合理的空间内,不断探寻“最大可能”和“最小损害”之间的优化均衡。最终,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重构传统产业,围绕集约化、科技化、精准化等方向,大幅提升我国商品材产量和品质,让国人尽享商品材“绿色小康”。
- 以创新为引领,推动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 (2023年01月31日)
- “憋了三年”的顾家家居,率先出手了 (2023年01月09日)
- 扩大内需战略来了!家居、家装企业如何抓住新风口? (2023年01月06日)
- 数百家家居公司晒出总结:新战略新业务再出发,套餐继续上阵 (2023年01月05日)
- 定制家居行业出现10家公司,玛格、科凡、图森等 (2023年01月04日)
- 小米、美的、海尔成为中国智能家居三巨头,你认同吗? (2023年01月03日)
- 除菌消毒、健康类家电成新热点 多地启动家电购置补贴活动 (2022年12月30日)
- 疫情松绑+地产利好!2023年,家居建材行业将呈现这些趋势 (2022年12月28日)
- 闭店潮之后,家居行业开启“重振期” (2022年12月27日)
- 地产行业迎来曙光,家居、建材行业将会重回巅峰? (2022年12月26日)
品牌大全
- 涂料 | 油漆 | 电工
- 家具 | 衣柜 | 家居
- 锁具 | 门业 | 门窗
- 板材 | 陶瓷 | 瓷砖
- 灯饰 | LED | 照明
- 灶具 | 烟机 | 空调
- 吊顶 | 浴霸 | 安防
- 窗帘 | 壁纸 | 床垫
- 管业 | 水槽 | 五金
- 男装 | 女装 | 童装
- 日化 | 化妆品 | 洗护
- 淋浴房 | 热水器 | 璧挂炉
- 木地板 | 生态板 | 阳光房
- 净水器 | 集成灶 | 洗碗机
- 水性漆 | 地坪漆 | 贝壳粉
- 小家电 | 饮水机 | 太阳能
- 不锈钢 | 空气能 | 电动车
- 瓷砖胶 | 硅藻泥 | 净化器
- 安全板 | 润滑油 | 无主灯
- 卫浴洁具 | 厨卫电器 | 智能厨卫
- 厨房橱柜 | 汽车用品 | 智能家居
- 红木家具 | 办公家具 | 古典家具
- 艺术涂料 | 防水材料 | 体育建筑
- 厨房电器 | 新风系统 | 钟表配件
- 全屋家居 | 全铝家居 | 全屋整装
- 生活家电 | 敲击乐器 | 节能环保
- 铝合金门窗 | 全球高端厨卫
- 装配式建筑 | 更多
热点聚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