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中国著名品牌网 >> 综合新闻频道 >> 宏观经济 >> 浏览综合文章  

中高端锁具成消费者偏爱,锁具十大品牌企业如何应对市场需求


作者: 锁具十大品牌 更新时间: 2013年07月09日 来源: 中国著名品牌 【字体: 浏览
小编语:中高端锁具成消费者偏爱,锁具十大品牌企业如何应对市场需求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我国锁具制造行业也是有了一个极大的跳跃,这个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。锁具行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行业规模不断壮大,行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提

中高端锁具成消费者偏爱,锁具十大品牌企业如何应对市场需求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我国锁具制造行业也是有了一个极大的跳跃,这个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。锁具行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行业规模不断壮大,行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,企业自主品牌逐渐做强,产品覆盖面不断拓宽。其中一些锁具企业更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,凭借自身的实力一跃登上了中国十大锁具品牌排名榜,获得了锁具十大品牌的美誉。
 

中高端锁具成消费者偏爱,锁具十大品牌企业如何应对市场需求

现在我国发展的较好的锁具企业有锁具十大品牌企业:它们分别是:三环、通用、万嘉、雅洁、皇鼎、樱花、华锋制锁、固力、梅花、宝得利。

从产地上来看,目前,我国最主要的锁具生产基地集中在浙江、广东、山东等地。例如锁具十大品牌三环就是山东烟台,而锁具十大品牌通用、梅花、宝得利是浙江的,广东则有雅洁、华锋制锁等。

在产品种类上,挂锁、球形锁、执手锁等依旧具有较大市场空间,自行车锁、门锁、柜锁、汽车锁及特殊用途锁具产品也随上游产品的发展正在发生变化,智能锁、楼宇对讲机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功能性产品。下面中国著名品牌网注重和大家介绍一下智能锁。
 

中高端锁具成消费者偏爱,锁具十大品牌企业如何应对市场需求

智能锁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需求

所谓的智能锁,就是将电子技术、集成电路设计、大量的电子元器件,结合多种创新的识别技术(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、内置软件卡、网络报警、锁体的机械设计)等综合的产品。随着社会、科技、文化的进步,机械锁的安全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,而且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安全措施的强度其实是与身份、地位相关的,电子智能锁(包括密码锁、卡锁、指纹锁、虹膜锁等)作为新一代识别技术优势愈来愈明显,将逐渐取代机械锁成为锁具行业的新主角。智能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机械锁的弊端,它使人们摆脱了对钥匙的依赖,提高了安全性。

锁具十大品牌如何应对市场需求

1、企业要抓住机遇,以市场为导向,调整优化产品结构,抢占高端锁具产品市场;

2、坚持实施名牌战略,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,狠抓质量管理

3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这句话对于锁具十大品牌企业同样适用。开展科技攻关,提高锁具智能化、信息化程度,将电子、机电一体化、生物识别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手段嫁接到锁具产品上来,参照国际先进标准,配套与新产品开发相适应的产品标准;

4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,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、消化、吸收再创新,加速新产品开发进度;更重要的是要在自主知识产权上下功夫,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;

中国著名品牌小编总结:现在中高端锁具产品已经成为市场主流消费趋势, 除了科技含量高、附加值多的锁具十大品牌的智能锁外,市面上的部分普通门锁凭借高成本的材料和美仑美奂的外观设计,也在中高端锁具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。这也给了锁具十大品牌企业一个启示,如果想不断的实现可持续发展,除了强大的技术和过硬的技术,也应该在锁具的外观工艺上下工夫。
 

 

(作者:锁具十大品牌 编辑:admin)
分享按钮
关闭窗口】【我要打印
延伸阅读:
上一篇: 中山淋浴房让你享受高品质的卫浴风情 下一篇: 没有了

【免责声明:本站所发表的文章,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,内容仅供参阅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如有不符合事实,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,请及时告知,本站立即删除。谢谢监督。】
中国著名品牌展播MORE >>
热门文章 MORE >>
部门单位:
中国经营报 21世纪经济导报 经济观察报 中国证券报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凤凰卫视(凤凰网) 胡润百富团队
品牌,让中国更受尊重;品牌是卓越企业形象、企业文化、企业管理、企业产品、企业服务等各方面的高度认可和表现。中国著名品牌均是行业中规模最大、市场占有率最高、品质最好、服务最到位的品牌;其在品牌认知度、品牌美誉度、品牌忠诚度及品牌形象、品牌价值等都处于行业领导地位;中国著名品牌的公信力、权威性彰显品牌实力,均是消费者满意度、认可度、追崇度较高的品牌!
中国著名品牌网 版权所有 未经中国著名品牌网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;网站合法备案号: 国家ICP备11063945号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北京外经贸大厦18楼 咨询热线:010-51294380(10线) 传真:010-58857208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,欢迎与 beijing@china2000.org联系